中文/ English Version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4日    来源:    阅读次数:1026

夏玉雄

服务型制造是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制造业企业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实现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从微观层面看,发展服务型制造有利于延伸和提升价值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从宏观层面看,它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少制造业企业从原来单纯的制造端向产业链前端(包括研发、设计等)延伸,也向产业链中后端(包括提供物流、配送及消费者服务等)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有好多鲜活的实例。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它从“产品+服务”模式转型为“智能产品+信息增值服务+生态链服务”模式,实现智能硬件制造向智能硬件生态服务商转型。此外,福建的海安橡胶为承包方提供轮胎库存管理、数据管理、维护管理,从工程轮胎生产销售转变为按采矿量结算的服务模式,成为继米其林、固特异、普利司通之后的“世界第四”。

近年来,福建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推出一系列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政策文件,服务型制造走在全国前列。但我们也发现,也有不少企业在向服务型制造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困难。一是企业在服务型制造领域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二是企业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不足,基础较为薄弱;三是大部分企业缺乏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相融合所需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另外,服务型制造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首先,服务型制造的理念和基础认识并没有在全省范围内铺开,服务型制造无论在覆盖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在企业内部的实施深度上,都处于较低的层次;其次,政策体制与基础支撑不完善,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撑体系,基础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难以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形成支撑作用。

“十四五”期间,福建的服务型制造要取得质的飞跃,还是得靠创新。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服务化创新体系,通过设立省级服务型制造创新奖项,提升福建省服务型制造创新能力,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引进、培养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同时,要打造服务型制造协同发展的环境。充分发挥省内各优势行业转型升级引领作用,探索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深化与配套服务企业协同,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向高端跃升;提升平台型企业和机构综合服务效能,发挥其整合资源、集聚企业的优势,释放其他各类主体融合发展潜力;完善政策体制建设与基础配套服务,形成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支撑体系,更好满足服务型制造需求。







 
返回资讯